您的位置 >首页>新闻动态

曾至贤:寻茶人生

编辑:芯仙茗堂    2017-04-07

人生路漫漫,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选择,芯仙茗堂一直追求着“芯仙生活,有茗堂”的理念,然而曾至贤一生走着寻茶的旅程。曾老师是台湾资深媒体人、茶文化专家,从事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多年,最开始让人们熟知应该是那本《打开茶箱—台湾老茶店仔》的故事,那本书凝结了他们十年的心血,在写作此书的过程中,他们曾经寻着老茶箱,走遍了台湾和茶有关的角角落落。翻开这本厚重的书,能够触碰到一段段古的,鲜活的记忆;能读到老茶商的商场沉浮史;能够看见焙笼间、老茶罐、四两包在即将被遗忘的角落还散发着光彩;也能感受到老茶人因为家业无人继承的辛酸与无奈……

  兴趣来自耳濡目染

喝茶在台湾就像是生活中的一部分,不仅家家户户都有茶具,而且到处都有茶文化的推广活动。曾至贤很早就与茶结缘,小时候,他生活在台湾中部小城市的一条老街上,家附近的百年茶店,经常有茶香飘来。那时候家里并不富裕,买不起茶,祖父与爸爸偶尔会到茶店蹭茶,这些老茶店的芝兰之气一直伴着曾至贤的成长。喝茶成为了他永远也戒不掉的习惯。

  喝茶是一个避风港

长大后,曾至贤进入了媒体行业,主要负责社会新闻,身处江湖中,接触世间百态。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,他在家里喜欢给自己泡上一壶茶,再茶的世界里屏蔽周遭纷乱。当全部心思都投入杯盏的时候,心就静了。

  喝茶是自我升华

时间的沙漏在一点一点静静地流淌,岁月的痕迹在一笔一画细细地描绘。每个人的记忆总是有限的,在喝茶的过程中,他总会慢慢理清千丝万缕的想法,喝茶是开启自我修炼的钥匙,对茶接触得越多,越是发现它有太多东西值得探寻。这是一条文化脉络,是心线的指引。因为茶是很好的文化载体,越去发掘,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就越深。曾至贤说:“过去的史料,如果不赶快记录下来,以后就会后悔。今天如果不做,明天可能就没有了。”抱着文化人的强烈的责任感,曾至贤选择了传承,于是这一走,就是二十多年。多年与茶的接触让曾至贤变得如茶般低调质朴。

 不断累积的寻茶人生

曾至贤觉得,收集与茶有关的事是自己的第二个兴趣,这一点让他看上去与众不同。他常常这样和身边的人说:人必须要有一个自己真正喜欢、持久的第二个兴趣。那也许是未来的出路,或是除工作之外一种寄情山水的情怀,支撑着自己不会在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中感到疲惫与厌倦。从《打开茶箱的故事—台湾老茶店仔》到《方圆之缘—深探紧压茶世界》,这两本书的写作前前后后经历了20年—第一本10年,第二本又是10年。曾老师说,茶的世界是一个永无休止的世界,一旦踏入,就会不断地探究与发现。曾老师知道,台湾乌龙茶的根在武夷山,无论是制茶方式还是焙火的力度都有很多相似之处,所以他曾经无数次的往返台湾与武夷山去探索其中的奥妙。